拚場藝術撞擊與拍謝少年跨界合作的〈出巡〉MV,在「泰源事件」發生的 52 年後正式上線,特別邀請與「泰源事件」有密切關連的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寬裕先生在 MV 中入鏡,並於國家人權博物館「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」取景,帶領樂團、舞蹈家與「電氣神將」來到過去監押政治犯的遺址,在現實與虛幻間,共同演繹一場追尋歷史、祈求平安、傳承希望的「遶境儀式」。隨著 228 和平紀念日即將到來,拚場藝術撞擊將不斷推出敘述台灣歷史與文化的作品與展演,並向為這土地奮鬥過的每一個台灣英雄致敬。

拚場團隊是由當代藝術家、編舞家、音樂製作人、樂團、服裝造型、建築師、漫畫家、文字工作者等跨領域組成的創作者,共同創作藝術作品的計畫。致力於重新演繹台灣的歷史與文化的計畫,過去的演出與展示,曾同時結合傳統廟會大仙尪神將,以及與工研院合作的科技連動裝置,讓傳統與科技同場演繹,從 2018 年起,除了拍攝概念影片,也同時在各場域的活動中演出,包括宜蘭、台北萬華剝皮寮、桃園大溪、國立台灣美術館、台南美術館、以及去年在台中國家歌劇院的「NTT- TIFA 歌劇院臺灣國際藝術節」中的《靈蹤 Lîng-tsong》展演,目前也正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有一項《勻境 ûn-king / 臺灣無名戰士紀念碑 – 2022 台灣燈會在高雄平行展》的靜態展出,本週五(2/25)晚上 7 點,拚場也將與拍謝少年、三牲獻藝在「蚵寮漁村小搖滾」現場演出〈勻境 ûn-king〉作品。

台灣為多元文化薈萃之處,每種文化獨立可觀,並互相影響,融接形成台灣共同體。《拚場藝術撞擊 piànn-tiûnn》計畫的概念來自於此,召集當代藝術家、台語搖滾樂團、服裝設計者,希望能藉由不同領域青年藝術創作者的彼此較勁,融接出新的在地藝術、庶民文化美學。在新舊文化撞擊中,實踐並呈現藝術與台灣的獨立精神。

拚場團隊這次與拍謝少年、三牲獻藝合作歌曲〈出巡〉(收錄於《歹勢好勢》專輯中),嘗試以音樂與影像創作為媒介,使跨領域當代藝術參與推動轉型正義工程。

最新的音樂藝術計畫〈勻境(ûn-kíng)〉,為台語的「遶境」之意。繞境又稱出巡,是台灣常見且重要的宗教儀式,透過信眾之進香儀式,向出巡的神明祈求一切平安。〈勻境〉藝術計畫重新演繹宗教儀式,以人民「遍巡全境,祈以平順」的心願出發,設計製作充滿「台味」的新型態車隊巡迴至台灣各地不義遺址,讓觀眾透過演出,觀視台灣的歷史,祈願自由民主守護台灣。

〈出巡〉MV 故事取材自威權時代背景,由蔡寬裕先生為引子,在活過幽暗的威權時代之後,蔡先生現今在國家人權博物館「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」為遊客導覽時,數十年前的經歷仍歷歷在目。從當年受不義壓迫的政治犯、真實人物出發,召喚出幻想的勻境隊伍,為此不義遺址進行象徵儀式、安定善靈。

〈出巡〉MV 可說是「拚場」藝術家們最精華的呈現。新型態的「電氣七爺、八爺」與「電氣千里眼、順風耳」大仙尪仔神將,是曾獲金鐘獎最佳美術設計等大獎的劇場服裝設計師李育昇的作品。多次至國外交流的編舞家廖苡晴這次則化身為「神官」,以舞入陣,帶領千里眼、順風耳在此操持祈福儀式。緊接在後以大量鷹架圓管與霓虹燈管搭製的車隊裝置,是「拚場」藝術總監李文政的構想,充滿台味 Cyberpunk 的風格相當華麗吸睛。拍謝少年、三牲獻藝則是以樂團的身份,表達青年世代對過去的重視,並以搖滾樂演出來安撫英靈。

構思腳本時,團隊閱讀威權時期受難者的故事,深受蔡寬裕先生「要活下來,以便為後人說出真相」的意志而感動,因而邀其參與 MV 拍攝,將〈出巡〉虛構的概念,置入真人真事與其想傳達的信念。

屆齡 90 歲的政治受難者蔡寬裕數十年來接受過上百次訪問,拍 MV 倒是頭一回,他在拍攝過程中打趣的說:「我沒想到拍一支片要動員這麼多人!」蔡前輩也提醒團隊,台灣曾發生這些黑暗的歷史,轉型正義是必要的,更表示他對台灣青年的行動力有信心。

《拚場藝術撞擊 piànn-tiûnn》將帶著這份信念,透過〈出巡〉讓更多人認識被遺忘或不曾了解的故事,也期待透過觀眾的參與,加入不同的觀點,產生更多的討論。

文字/照片:拚場藝術撞擊 提供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