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出版的《2022 南面而歌-新世代台語歌原創作品輯》已於各大音樂數位平台上架,十二組音樂創作人透過音樂,用台灣的語言展現他們的新台灣精神。這張 2022 南面而歌原創作品輯曲風多元、主題多樣,演繹這塊土地被遺忘、被隱藏的聲音。創作者用各自擅長的方式,唱出一個又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。

第一首作品是關懷浪浪的歌曲,由「過勞電台」創作的〈白跤蹄〉。民間習俗認為「白跤蹄」(四隻腳毛色為白色的貓狗)會觸霉頭,歌曲講述一隻白跤蹄歷經流浪街頭,最終找到疼愛他的主人,這首歌也送給先天外觀有缺陷的小朋友,他們一樣懂得愛人,也值得被愛。

第二首歌〈眾神之都〉是來自台南的創作人阿雞,白天是台南林家肉燥飯的老闆,晚上則變身成台語饒舌歌手。他的創作靈感多來自生活,擅長用饒舌風格呈現,表達台灣最真實的故事。〈眾神之都〉帶你穿越時空,繞行府城大小巷弄,看見台南囝仔的敬神與浪漫。

〈古早的歌聲〉則是記錄著創作人曾立馨學習北管的心境,從猶豫不決到學會幼曲的自我肯定,以及一位當代民謠創作者的個人經驗。對台灣的過去著迷,對現在的自己期許,當然也對未來的道路有著想望。製作人張維尼:「民謠是什麼?沒人能用語言完整回答,但我相信,當代民謠的部分線索,藏在許多古早的歌聲中。」

第四首歌是由高雄在地樂團「台青蕉」創作的〈這理由毋是你來講〉,描述著山與海、鄉村與都市,快速進入又快速離開的生活,好像變成日常,人生的理由早就不是我們能訴說,但這些山色水景,依然浪漫的轉著。無數次的反覆彈唱,在天氣無常的狀態下,台青蕉團員腳底接土,頭頂感應天氣,徹底讓台灣農夫精神深植在作品之中。

而今年獲得金曲獎肯定的「百合花」〈假使我是一個女人〉,也收錄在合輯中。擅長食用幽默嘲諷歌詞,打造新時代台灣歌謠百合花。歌詞取材自政治受難者蔡志愿先生在獄中所寫之自白書,透過抒情搖滾,設想以蔡先生為第一人稱來演唱,演繹他對自我認同思索及人生際遇的提問。

清新典雅的作品〈殘影〉是呂雨祥的創作,歌曲意境是指用火光殘影點菸是不可能的,就像彼此有著深刻回憶卻無法繼續的戀情。雖然是一首曲式單純的歌曲,但那股過去隨菸而逝的情懷,在僅有木吉他伴奏的演示裡卻滿溢流洩,就像香菸燒盡後的那一絲餘韻。

第七首作品〈長巷〉是歷屆南面而歌最年長的創作人陳泓海,他沒有受過任何音樂的正規教育,所有的旋律都是在他的腦海中生成。〈長巷〉的弦樂是代表內心綿長的情感,而單簧管像是空氣裡充滿潮濕的水氣,最後的鋼琴猶如轉向另一種生命狀態的清澈……再加上陳泓海溫柔的歌聲與念白,讓人聽著聽著,就跟著這位已逾古稀之年的創作人,走進這個淒清的故事裡。

陳珍儀的作品〈女工的心聲〉採用寫實手法,記錄高雄前鎮加工區女工的辛勞,藉由輕快曲風表達女性勞動者樂天積極的人生觀。三拍與四拍之間的自由轉換、手風琴與低音提琴還有兩把木吉他的唱和,彷彿可以感受到女工們在陽光和煦的午後一起騎著腳踏車,在彩霞滿天的夕陽中,笑聲,此起彼落。

而〈無法渡〉則是「假日照常」的作品。佛陀說:「ㄧ切眾生攏有法渡,毋是無法渡,是汝無法可渡。」製作人大偉則表示:「假日照常音樂裡的詼諧,在優美的曲調中一時不易查覺,仔細品味後,反而令人噗哧一笑,反差的美對我而言很動人。」

曾得瑋的作品〈芥子懺〉單靠著人聲與木吉他的編曲,沒有一處的多餘,相當令人著迷。創作人巴賴老師覺得創作人應該是經過如同修羅道一般的過程,終找到面對自己作品呈現的方式。製作人巴賴試著將作品帶入禪寺的靜謐之中,假想自己如凡人在其中,帶著心跳與凡間之雜念,被寺中裊裊沉香帶領著,進入不可說的無垠法界,終將圓滿。

〈毋願閣再等死〉則是陳德民的創作。毋願閣再等死,意即不願意繼續坐以待斃。在同一個島上生活的台灣人,沒有理由忽視萬惡強權的侵略與打壓。我們做的每一個選擇跟決定,都會影響全台灣的未來。製作人大偉:「在錄音室裡見到德民時,他衝上前來用力地和我握手,那瞬間,我甚至可以透過雙手的溫度,感受他對吉他彈奏和創作的熱情。」

最後一首作品〈覕相揣兮甘〉是來自「打狗亂歌團」團員的薛榮漢與「輕鬆玩樂團」主唱 Summer 合唱的歌曲。歌曲描述著這些故事,也許只是角落微光,但對薛榮漢來說,它成就了臺灣的浩瀚星海。持續感受土地帶來的溫度,體悟人情味總是最對味。製作人蕭賀碩:「這是一首非常 Welcoming 的歌,擁有邀請男女老少的情懷,在 21 世紀是難得的作品。下次到屏東恆春時,除了感受美麗的海與天空,這裡的文化也值得你脫帽探究!」

文字/照片:街聲派歌 提供

 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