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來西亞電子氛圍音樂人 Flica(Euseng Seto 司徒毅誠)從 2007 年開始音樂創作,早期多以原音素材和電子音效混搭,作品以優美動聽的旋律見稱。在 2007 年推出首張專輯後馬上收到不少樂評人和樂迷們的一致好評,也到日本和歐洲等地巡演,引來不少注目。近年來,越漸成熟的 Flica 開始潛入更黑暗,更情緒化的電子氛圍樂,其作品更加專注於聲音設計與結構,把打造出來的音樂細心地推向另一更深的層次。

來自馬來西亞南部城市新山的年輕鋼琴家 Shuzhen(陳淑楨)自小接受古典音樂訓練,從英國學成歸來後參與了的不少作曲、編曲和製作等音樂工作。2009 年開始與來自馬來西亞、英國、台灣、新加坡等地的多位藝術家合作為專輯、電影、動畫和舞蹈表演製作音樂。2016 年在馬來西亞新山藝術節開始了首場個人現場表演,隨後也參與馬來西亞《動態度》音樂節、獨立廠牌 mü-nest 廠牌專場等演出。2017 年曾與創作歌手柯泯薰合作的日本獨立音樂人 okamotonoriaki 製作並發表了混音單曲。

Shuzhen 的作品主要以鋼琴的獨特聲響來描繪簡單而細膩的音樂旋律線條。受到 Olafur Arnalds、Brian Eno、Imogen Heap、Hania Rani、Flica 等音樂人的啟發和影響,她的音樂風格也漸漸滲入更多的實驗、電子和後古典氛圍元素。

Flica(Euseng Seto)與 Shuzhen 的最新作品〈Limbo (Shuzhen’s In Limbo Remix)〉是一首以鋼琴獨奏形式打造的混音曲。Shuzhen 將 Flica 後古典風格的原曲完全分解,然後在重新編排的音韻中注入了不確定和不安的感覺,以音樂來敘述「當一切都失控的時候、當我們無能為力的時候,我們何不試著躲在反覆不斷的音樂裡,直到可以得以逃離的最後」的概念。

這首混音作品的靈感來自 Shuzhen 最喜歡的一位法國著名作曲家薩提 (Erik Satie),「Satie 以『簡單、純粹、單調的重複,和高度原創的旋律』而聞名,這點完全符合我對這首混音的想像。」在這首曲目裡,Shuzhen 只採用兩個和弦來襯托旋律,鑄造不和諧的感覺,讓旋律自行在裡面緩緩流動。而在最後一個音符完全消失前的餘韻裡,我們仿佛從不安裡尋找到久違了的救贖。

〈Limbo (Shuzhen’s In Limbo Remix)〉是從困境裡領悟出來的求生意志,也是 mü-nest 廠牌為其《Music For Home》系列裡的曲目,進行重新改造和製作的新系列《Music For Home:Remix Series》的第四首作品。

文字/照片:街聲派歌 提供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