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國際環保音樂家」馬修連恩因為疫情影響,目前長居加拿大育空,已有超過 3 年未在台灣演出,日前公布將在明(2023)年 1 月 14 日下午 1 點於台東縣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都歷遊客中心戶外舞台舉辦「THE SOUND FROM TAIWAN 馬修連恩來台 25 周年音樂會」,主視覺找來台灣首位獲得葛萊美獎的設計師李政瀚操刀,以美麗的台東風景作舞台,邀請國內外音樂人共同參與演出,包括陳明章、「金曲客語歌后」米莎、「阿美族藝術家」希巨‧蘇飛、游源鏗等人,回饋長久以來支持他的樂迷朋友。
今年 9 月初,馬修在父親 91 歲冥誕日於父親遺留的育空小木屋舉辦小型的紀念音樂會。11 月中,馬修母親因為中風 2 年的身體狀況漸漸衰弱,在睡夢中辭世,享耆壽 91 歲。馬修當下暫停手邊工作到療養院陪伴母親最後一程。本身就有印第安血統的馬修,對於原住民文化十分熱愛,也是他音樂創作靈感的來源,就連都蘭部落的耆老都被感動,而賦予他原住民身分。曾三度來台的母親跟他一樣最愛花東一帶的自然景色,這次來台 25 周年音樂會就選在美麗的台東,並藉由音樂介紹台灣之美。
曾榮獲加拿大西海岸音樂以及育空年度藝人獎殊榮的馬修,第一張音樂專輯《狼》1997 年由風潮唱片引進臺灣發行,馬上得到臺灣樂迷熱烈迴響,一發片就賣了五千張,10 年之間賣出將近二十萬張。1998 年 8 月,馬修應邀來臺,與臺灣的音樂家合作,在大安森林公園開了場「親愛的地球」音樂會,這是馬修第一次到他渴望已久的知音之地,也是臺灣的樂迷第一次真正認識馬修。並以專輯《水事紀》榮獲第 16 屆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。
來台 25 年的馬修十分熱愛臺灣族群文化,不僅會唱中文,音樂作品更融合客語、原住民語、河洛語,傳統樂器結合現代數位技術,跨界推出多張臺灣專輯,多次用音樂作品,紀錄他對於台灣這片土地的熱愛。與謝宇威共同主持《臺灣客翻天》節目,曾入圍第 43 屆金鐘獎。曾翻山越嶺,採用 3D 錄音技術,錄下原住民族的傳統古調以及採集大自然的聲音,發行專輯《8000》。也曾前往浪漫臺三線駐村、採集踏查的成果,與優秀的客家音樂人創作出專輯《馬修連恩的客家音樂地圖》。
文字/照片:獨一無二娛樂文化 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