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Z 世代流行唱饒組合」沒有才能時隔近半年再推全新單曲〈貝特培森的腦迴日記〉,繼於去年九月發行 EP《日出 5:05》中,傳達疫情當下的無力心境後,這首英文名為 better person 的〈貝特培森的腦迴日記〉,可說是他們歷經疫情衝擊後沉澱省思;這三位花蓮土生土長的新世代音樂人當初憑藉一首畢業歌〈還是要有長頸鹿才能〉開啟音樂之路,不僅攻佔 StreetVoice 街聲排行榜整整 12 個月,MV 在 YouTube 上更獲百萬點擊成績,原本在 2020 年風光簽入華研成為公司最年輕新人,在發片後旋即遇到疫情衝擊導致歌唱事業受影響,讓當時還是大二學生的他們對未來感到迷惘,女主唱若欣坦言「不僅沒衝勁,整團陷入創作能量低迷,感覺團體在 2021 停滯了一年。」

失去動力的三人偶然在日記本上看到 To Be A Better Person 這句話,竟如暮鼓晨鐘被打醒,歌名中的「貝特培森」正是 better person 的中文直譯,三人透過創作自我信心喊話,更藉此期許自己向成為更好的人的目標邁進,同時也希望跟歌迷傳達「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不順心,可以逃避忽視但要有期限,提醒自己時間到了要站起來好好面對,往我們理想中更好的人前進。」

這次新歌〈貝特培森的腦迴日記〉MV 特別力邀票房破億電影《咒》男主角高英軒客串助陣,劇情中特別飾演一位專門為迷惘的人們指點迷津的預言家,並透過粉碎水瓶象徵突破阻礙及難關,幫助爬越層高樓的「沒有才能」繼續往更好的未來前進;如此呼應歌詞的劇情,演起來非常有感,再加上首次與渾身是戲的高英軒對戲,讓他們既緊張又興奮,在排戲時見到穿全身黑、畫眼影的高英軒,頓時想起當時看電影《咒》的恐怖劇情及戲中記憶深刻的「咒語」,入戲太深的三人笑說:「初次見到這位大前輩覺得渾身充滿朝氣,結果一上戲不僅感到氣場強大,加上神秘裝扮及被他帶點邪氣卻又堅定眼神震攝到,一時之間想起電影情節,在拿水瓶給他的時後完全不敢直視英軒哥的眼神,讓人感到又敬又怕!」

儘管拍戲當下因為劇情把高英軒當成「魔王」般敬畏,但戲外高英軒竟成心靈導師,聊及這首歌當初是團體在低潮時寫的歌,反映想變好的心境,高英軒聽完特別有共鳴,更以過來人經驗分享自己在拍戲時遇到困難如何排解,並內化成動力的心路歷程,還以「金句」勉勵三人:「BE A BETTER PERSON,每一個現在的不完美,就是『完美』的本身,那只是一直在往前一直在改變。」主唱若欣則提及:「無論音樂或影像,比較悲傷一點個故事,通常都會比較常讓人想記住。」身為前輩的高英軒這樣解釋:「悲劇就會讓人有一種傳遞跟勁敵的關係,讓我可以因為這個悲劇而有情感上的震動,進而把這個悲傷情感從身上抹去。」透過表演當成自我療癒的他笑說:「所以我演戲演得比較好的時候,都是我在狀態很糟糕的時後去演的!」沒有才能在聽完高英軒「開示」後,頓時感到豁然開朗,主唱若欣更表示:「談吐間感到可以聽見他對所有事物堅定的態度,希望有天能和英軒哥一樣。」

「沒有才能」透過與高英軒合作 MV,不僅一圓與偶像合作的夢想,三人也從與他一起排戲、聊天中增長學習如何以正面態度面對人生低潮,而成為「更好的人」,目前仍就讀大四的「沒有才能」透過全新自我省思創作〈貝特培森的腦迴日記〉自我勉勵之餘,更當成 2023 的新目標許下心願,身兼學生身分的他們表示:「希望今年在大學畢業後,順利銜接成為稱職的專職音樂人外,也期待舉辦我們的第一場售票專場演出,更發願能在 2023 結束前完成我們第一張專輯!」

許多新歌迷都好奇發問,很有創作才華的三人明明是讀台大戲劇系、馬偕醫學系及世新口語傳播系等高學歷又愛音樂,為何團名要取為「沒有才華」?團員裴拓笑說:「一開始在想團名的時候沒什麼想法也不太認真,碩美的哥哥就隨口嘴砲一句:『你們那麼爛,就叫沒有才能好啦。』於是這就成了我們的團名,後面用習慣了也不覺得這話有什麼意思,就是我們的名字!」

文字/照片:華研國際音樂 提供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