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那一夜,我們都是為了羅大佑而聚首!」2017 年 10 月 14 日,那一夜外頭狂風驟雨,台北小巨蛋羅大佑歌迷櫛風沐雨,任憑外頭多大雨勢仍澆不熄心中那把如火熱情,只為親身感受「當年離家的年輕人」的經典與不朽;時空轉換至 12 月 31 日,北京城跨年夜的寒風依舊刺骨,遠離千里家鄉的歌迷們,在「當年離家的年輕人」一首首經典歌聲裡,不約而同緩緩紓放心中那份鄉愁的燒痛;2018 年 1 月 27 日,「當年離家的年輕人」深圳場中的三度安可,打從羅大佑的歌聲在舞台中央響起,透過那一夜激情,滿場粉絲們如同搭乘了時光機,回味曾刻劃在各自生命裡的某個狂喜與哀痛。

諸如此類的感人故事還再積累、傳奇還再流轉,羅大佑將在 5 月 11 日從上海梅賽德斯-奔馳文化中心再出發、6 月 23 日抵達廣州寶能國際體育演藝中心、5 月 19 日成都站的演出也在積極籌備之中,繼續和每個有故事的歌迷們用音樂憶曾經!此次上海站、廣州站演唱會將於今日(4 月 12 日)下午 3 點正式開票,歌迷們可至永樂票務官網或大麥網進行購買。

羅大佑,一個傳奇的名字,累計作品超過 300 首,總會有好幾首歌,串起我們人生的悲歡離合、唱著我們生命某個階段的故事。去年 10 月,羅大佑在台北小巨蛋首站上用響徹雲霄的音樂演出戰勝了風雨,吸引萬名滿座粉絲捧場,60 後的四位謝氏姐弟在開場前受訪說:「我們太喜歡他了,覺得羅大佑在華語樂壇無人能出其右,他的音樂寬度、廣度都令後輩望塵莫及。」他們如數家珍地聊起從 1982 年開始聽羅大佑的歌,彷彿掉進時光隧道,〈鄉愁四韻〉、〈牧童〉、〈童年〉到〈戀曲 1990〉,陪伴他們度過無數少年不識愁滋味的青春年代,即便已白了頭,帶著前半生的記憶,晚上睡覺仍要聽著羅大佑的歌入眠。

過去羅大佑一直是音樂時代裡的詩人、社會觀察家,〈家 I〉的歌詞寫著,「那是後來我逃出的地方,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」,離家、回家,有萬千「當年離家的年輕人」走著羅大佑的步伐如此飄泊歷練後最終回家,來自高雄、今年 48 歲的資深女歌迷訴說著羅大佑對她人生的影響:「第一次離家到台北其實就像逃離一個家一樣,但又非常想家,讓我一直躲在棉被裡哭。」尤其第一次離家北上就是小巨蛋敦化北路口,翻過青春這道回憶牆,讓她拚了命也要買票成為羅大佑演唱會上最忠誠的觀眾,好似人坐在台下,當經典歌曲輪番被演唱出來的當下,那些曾躲在棉被裡偷哭的悲與傷,立刻得到了慰藉。

「當年離家的年輕人」台北站的感動還在燒腦,北京站跨年夜轉眼卻已燃爆,50 歲的北京資深歌迷談起了偶像羅大佑,臉上盡是崇拜:「羅大佑是我們的精神偶像,他來了之後把音樂層次提高,他有家國情懷、有個人情感,整個應該是陪伴我們青春時代的成長。」在那個可能是最好,也可能是最壞的年代,羅大佑寫出了一首首經典樂章,不論是〈鹿港小鎮〉、〈愛人同志〉、〈滾滾紅塵〉、亦或是〈現象 72 變〉,他不僅用音樂寫歌,更用熱愛的音樂為歷史、人生做記錄。

而另人意想不到的,是 90 後的年輕人對羅大佑依舊不減崇拜。一名年僅 23 歲、來自深圳的男歌迷,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,愛上了羅大佑的歌。他說:「羅大佑的歌很有文學深度,而且能抓住時代脈搏,聽他的歌,往往會有很多感觸。」於是乎,在深圳站時,全場歌迷一次次展現最高熱情,三度要求羅大佑返場安可,即使歌已停、燈已暗,仍不斷忘情高喊羅大佑的名字、聲聲不歇!

羅大佑的三場演出、三地轟動,每個經典重現的動容夜晚,已三萬人共同見證了不忘初心、方得始終的演出,如今這情緣再起、感動還再持續延燒,即將在 5 月 11 日啟航的上海站,更是羅大佑充滿回憶的一站。上海,曾給了他音樂創作上的靈感泉源,尤其在 1930-1940 年代的上海老歌,更是羅大佑後來學習流行樂曲、在作詞、作曲或編曲上最重要的影響,甚至創作出〈上海之夜〉等優秀音樂作品,5 月 11 日,羅大佑將來到上海梅賽德斯-奔馳文化中心,6 月 23 日將移師廣州寶能國際體育演藝中心,你能聽到的,不只他 30 餘年的音樂故事,還有他與這些城市的萬般「情緣」。

文字/照片:種子音樂 提供

發表迴響